中华视窗是诚信为本,市场在变,我们的诚信永远不变...
新华社记者 王雪涛 李子伟 张宇阳
从青海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毕业后,“90后”阙振红回到山西老家,养了100头猪。养猪两年后,他把所有的猪都卖了,到一家大型养猪场向它们学习。
阙振红说,家里养猪的环境很难控制,猪容易患皮肤病、呼吸道疾病。而且,如果家里给猪喂同样的饲料,猪的营养就跟不上。但在大企业,科技赋能给猪最适宜的生长环境,不同阶段提供不同的营养日粮,如开胃料、种肥、公猪饲料、母猪妊娠饲料等。
工作两个月,阙振红感觉自己学到了很多:消毒隔离流程、猪场环境控制、饲料配比方法、定期检查猪只健康状况……
像阙振红这样年轻有知识的养猪户还有很多。在他工作的公司生产区,员工平均年龄在35岁左右,定期前往畜牧学校接受专业培训。
民以食为天,食品安全第一。我国是生猪生产和消费大国。近年来,各级政府出台政策,推动生猪标准化规模化养殖,提高动物疫病防控能力,推动生猪产业绿色发展,科学监管生猪企业,保障人民群众食用安全肉。
记者从山西省农业农村厅获悉,2020年山西省对种猪场、规模生猪场提供贷款贴息,累计贴息900万元。目前,山西年出栏生猪500头以上的规模化养殖场有4516个,占总数的56%。
“吕梁山猪”养殖场是农业农村部授予的“非洲猪瘟无疫社区”。车子经过“全身”消毒后,记者驶入半山腰的办公区,这里与山沟里的养殖区独立。
站在办公区外,5万平方米的厂区映入眼帘。 “吕梁山猪”创始人施国栋指着外观各异的房屋,介绍了它们的功能:配种室、配种室、“产房”、产房、保育室、“火葬场”、污水处理厂等。 ,厂区已投资3.5亿元建设。
石国栋重点要求记者关注圆顶屋,里面对病死的猪必须进行“无害化处理”,加工成肥料。交口县农业农村局动物卫生监管室主任李峰告诉记者,国家控制死猪来源,禁止其进入市场。
由于“未经消毒、隔离两天,人员不得进入养殖区”的规定,记者只能看到实时监控画面:猪舍干净整洁,最引人注目的是“产房”。母猪静静地躺在床上,仔猪们却十分活跃。它们有时躺在猪妈妈身边吸奶,有时钻进亮着灯的“小屋”。工作人员表示,小猪怕冷,“小屋”是一个温暖的房间。
养猪的各个环节都不能马虎,与餐桌上的食物息息相关。近年来,国家对食品安全标准越来越重视。
36岁的养猪场场长刘志成对此深有感触。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,从事该行业十年。 “十年前,大家都在期待‘替代抗生素时代’,但现在我们已经进入‘禁用抗生素时代’。禁用兽用抗菌药物的名单越来越长,允许使用的药物范围越来越窄。”
对于“吕梁山猪”承诺的“0激素、0药残、0注射水、0瘦肉精”,交口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梁建辉表示:“绝对没有问题,这个是底线。”李峰说,每次宰杀生猪时,都需要进行检测,每头猪都有“身份证号”,实现安全追溯。
山西省农业农村厅畜牧兽医局局长谢卓表示,近年来,我国为了保障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,把畜牧业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。 “人们正在从‘吃饱’转向‘吃得好’。这是我们目前正在做的最重要的事情。”